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2017年以来,入选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学校新闻传播学学科发源于1985年,率先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试办体育新闻方向。随后,1989年正式获批新闻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新闻学硕士点,2017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该学科形成了体育新闻媒介研究、体育宣传与媒介服务、体育国际传播、虚拟体育传播、体育健康传播5个研究方向。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掌握坚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传媒专业人才。
2.学位标准
在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上,根据学科特色,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根据《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办法》,严把论文质量关,所有学生在进行学位申请时,其论文均需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学位论文双盲审评估。严格、规范执行上海体育学院关于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标准与相关规定,以保证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基本条件
1.培养特色
聚焦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体育国际传播和体育健康传播等领域,通过体、医、文交叉,产学研协同和国际化办学,培养符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体育新闻传媒人才。即:依托体、医、文交叉的新文科特色,培养引领全国体育健康传播研究的专业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培养引领体育新媒体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创建奥林匹克学院国际化办学体系,培养“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复合型体育国际传播人才。
2.师资队伍
学校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有专任教师66人,近年来全职引进了海外名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凡红教授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学院现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年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构成了以张盛、郑国华、魏少华和熊欢等教授为核心,以海外名师凡红和国内顶尖兼职教授为学科前沿引领的强有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3.科学研究
近5年来,学位点团队成员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发表C刊以上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6部,发表重要报刊论文68篇;中办等采纳内参专报、决策咨询和成果要报22篇。
4.教学科研支撑
学科建设依托学校原有的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地7个外,2021年6月还获批建有“国际奥委会-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奥林匹克学院”体育国际传播平台。
5.奖助体系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各项学生奖助政策,全力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在奖学金方面,形成覆盖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指标的完善奖学金评选制度,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同时发放基本生活补助,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保障。在助学金方面,确保研究生资助工作“有章可循”、“体系完备”,为研究生设立了多种具有劳务报酬的助研、助管、助理辅导员等岗位。研究生可根据本人学业和家庭情况,申请校内助管岗位。
(三)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学院建立健全的招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科目及标准,同时,广泛进行招生宣传,注重招收跨专业学生。2022年新闻传播学硕士报考89人,招生15人,录取15人。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生源学校以二本院校本科毕业生为主,生源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思政教育
在思政教学上,除了学校统一的公共课教学外,本专业在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中,开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在学生管理上统一认识、落实行动,突出导师负责制和党员教师在研究生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科研和实践共建共育,打造立德树人共同体思政品牌,学院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为师生共同成长提供创新能力提升的机会和平台,如戴焱淼劳模创新工作室始终扎根一线、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立足于体育影视创作和体育空间设计两个路径,进一步推动理论结合实践、产学研结合和产教融合。
同时,为了让思政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学院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院多年坚持把教师立德树人先锋岗建设在学生楼宇中,专业任课教师不定期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师生对话、成长问诊等活动,通过师生面对面共话等多样主题,交织碰撞思维,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创造浸润式的思政环境。
3. 课堂教学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三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10学分)和专业学位课程(9学分)。公共学位课程按国家规定设置,专业学位课程分为一级学科平台课程(5学分)和二级学科专业领域课程(4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综合素养选修课程与专业素养选修课程两类(6学分)。实践环节为零课时课程,即研究生按实践环节要求提交学习成果,通过考核后获得学分(6学分),学校不单独开课。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
4. 导师指导
本学位授权点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依据《上海体育学院遴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严格认真进行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实行师风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导师培训作为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学校和上海市要求进行新导师培训工作,开展学位点导师大会,鼓励导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访学。
5.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程》纳入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同步开展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将学术报告、研究方法、创新创业等纳入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导师组会、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术训练。 2022年,在读和毕业研究生均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产出。
6.学术交流
本学位授权点主动推动研究生学术创新,鼓励研究生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通过《学科动态前沿》课程,积极邀请业内专家、知名人士来院开设各类讲座,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2年,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共计10余人次,邀请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做各类学术讲座共20场。
7.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的流程和规范。学院严把培养质量,对研究生论文在有关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导师审核、校外盲审和论文抽查,三重把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面临延期毕业或分流淘汰,以此确保学生的论文质量。2022年度的论文盲审和抽查中,本学位授予点论文未出现过不合格情况。
8.质量保证
本学位点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并适时优化,从生源、培养、毕业三个方面严把质量关。
第一,深化改革把好“入学关”。坚持以公平、择优为导向,深入推进招生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举办高品质国际学术会议、新媒体招生宣传“矩阵”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国内一流的生源报考。
第二,强化责任把好“培养关”。本学位点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岗位能力和意识建设,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突出师德师风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在导师选配、学习指导、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等环节,持续完善职责要求,制定并落实质量规范标准,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第三,细化抓实把好“出口关”。本学位点不断学习、认真领会国家对本专业的期待与要求,每年更新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机制和退出办法。学院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强化学术规范的宣传和监督机制。
9.学风建设
针对学风建设,学校为本专业开设有《学术道德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程和网络学术不端和学术规范知识测试。同时,亦开设有《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以规范学生的专业研究。学院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近年来,本专业无一名教师因师德师风问题受到处罚。共有1名老师获上海市育才奖,3名教师荣获上海体育学院“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4名教师党员获得上海体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标兵称号;1名教师及其事迹获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2名教师获得上海学院蕴瑞育才奖。
10.管理服务
本专业由学院副书记和副院长(主持工作)分管研究生思政教育和行政教学工作,配备专职的研究生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各一名。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培养、开题、中期、学位申请等工作,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在校期间,奖学金、助研助管岗位申请均有相关执行文件,学生在校期间的权益保障得到充分保证,学院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教育机制,完善了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健全了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构建学校、学院、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在校研究生各项满意度良好。
11.就业发展
本专业学生与实习单位建立了双向选择、优先录用的就业合作机制,并建立了学生就业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研究生专业实践平台广阔,在五星体育、久事体育等体育企事业单位和咪咕视讯、字节跳动等优质新媒体平台进行实习实践,学生就业质量高。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升学10%,考公考编成功率30%,体育传媒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率45%,落沪率35%。
(四)服务贡献
首先,学院聚焦于社会需求,在校学生参与到体育赛事舆情监测、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体育外宣、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指数发布、运动健康传播等体育外宣和内宣的实践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发挥学生专长,传递人文关怀。现已与学校所在的长海路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签署了志愿合作协议。通过“你是我的眼”志愿服务,为残障人士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内容,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传递体育精神。
同时,本学位点旨在培养高层次的体育传媒人才,一直秉持“体育记者摇篮”的初心,在校生和毕业生不仅活跃在冬奥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各项工作中,更是分布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五星体育、《新闻晨报》、东方IC图片社、咪咕体育、新浪体育等全国各地的体育媒体中,是中国体育传媒人才的中坚力量。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2年,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但仍需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术积淀不够,缺乏发现新问题、描述新现象的眼光与能力。同时,对研究方法掌握不够好,不少研究生论文深度欠缺。
(二)与本校双一流学科体育学的联系不够紧密,在之后的建设中,应当加强与体育艺术、体育管理、体育教育等体育学学科互动,使得体育特色更突出。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提升研究生学术深度
融合新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通过开展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小组讨论、创新创业等学习形式,提升本学位点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扎实学术功底,开拓学术视野。
(二)进一步发挥体育新闻传播特色
在学科建设发展中,明确体育新闻传播的优势,继续强化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特色建设,与体育学科紧密合作,为体育传媒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活力。